第14屆myfone行動創作獎 疫情促發創作力投稿4.2萬創新高
微電影百萬首獎《剝皮辣椒》 抽絲剝繭情侶關係 《人生得疫須禁歡。》改兩字奪7萬《政府有燃煤之急 人民有肺腑之炎》 78歲爺爺掄元

2020-11-15

歷經106天的徵件以及逾2個月的三階段評審過程,第14屆《myfone行動創作獎》得獎名單於15日揭曉。今年的疫情讓大家創作能量爆棚,其中「原創歌曲組」、「微電影組」分別較去年成長34%及80%,更創下開辦以來的最高徵件紀錄,而這兩組作品的表現也呈兩極化:「微電影組百萬首獎《剝皮辣椒》,以一對情侶間的用餐對話,快速詮釋雙方由平淡日常莫名進入緊張對立、突顯女強男弱,卻又在包容隱忍之際加深衝突的互動關係,獲得評審一致好評拿下百萬首獎,是本屆最大贏家!而向來競爭激烈的「原創歌曲組卻出現了有史以來第一次的首獎「從缺」,不過,在歌曲組最佳演唱人中,也出現令人矚目的跨界代表,新生代政治人物鄭朝方創作曲風溫柔的客家歌《家書》,現場與另外兩位入圍者臨場PK後,脫穎而出,勇奪「原創歌曲組」最佳演唱人;「微電影組」行動影片首獎《寶村便當》,透過停格動畫搭配手機拍攝真人畫面,並以藝術家與居民共餐為主題,相當有創意,獲得評審一致青睞。

 

 受到新冠疫情的催化,今年主題《蕪去‧無懼Fearless》的總徵件較去年大幅增加25%,達近4.2萬件,寫下8年來的新高紀錄,在主題上今年更是「疫」夫當關、萬夫莫敵。訊息文學的兩組首獎都與防疫和民生議題相關,成語詩詞創新應用首獎《人生得疫須禁歡。》,改寫兩個字就抱走七萬元大獎;時事組的首獎《政府有燃煤之急 人民有肺之炎》,78歲最高齡參賽者陳蒼多爺爺以精準的對仗,將政府與人民截然不同的立場表達得淋漓盡致而抱得首獎。「原創貼圖」首獎10萬元由作者陳美君連續兩年奪得,這次以作品《日常挑戰》獲獎,透過貓捉老鼠的反諷畫風,利用疫情來表現充滿童趣的「無懼」,生動的創意讓評審細細玩味,由谷底回升,最後異軍突起拿下第一!微電影組的最佳創意獎《疫備起》,成功詮釋超市搶物資的生動鋪排,緊扣新冠肺炎疫情發展,也呼應人民渴望在疫境中突破荊棘、讓自己無所畏懼的過程。

 

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表示,14年來myfone行創獎累積投稿件數已經超過42萬,成為民間創作高手嶄露頭角的兵家必爭之地,吸引舊雨新知前來較勁,我們期望透過這個平台,可以給予更多創作者機會及舞台,並且從中挑選優秀的創作人,幫助他們與商業市場接軌,為台灣打造下一個「李安」或是「五月天」。如同今年台灣大哥大「勇敢追夢計畫」首度推出的原創音樂短片《奇幻書店》,創作者新生代導演小忍 (李洹宇)正是myfone行創獎2018年的微電影首獎得主,這部作品也獲得熱烈的迴響,上線後迅速累積超過118萬的觀看次數。未來我們也將持續推動台灣的創作能量,繼續從myfone行創獎的創作搖籃中,扶植優秀的影視音人才走向大眾,如同我們今年的主題「蕪去.無懼」一樣,為所有勇敢的創作者,打開更多可能,一起Open Possible能所不能。

 

台灣大基金會執行長劉麗惠表示,14年來,myfone行創獎已經累積了許多「創作家族」及「忠實鐵粉」,來自台中,連續投稿超過11年的梁家代表-梁玲珍,今年也獲得訊息文學三獎及佳作兩個獎項,兒子邱彣也以作品《來電無拒》獲得行動影片三獎。同樣來自台中的簡姓家族更是父子女3人訊息投稿數皆破百,產出量相當驚人。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以《人生得疫須禁歡。》獲得成語詩詞創新應用首獎的張澄月,他的丈夫是今年77歲的朱邦彥,四年前因想投稿才開始使用手機,並在2017年拿到成語詩詞組三獎,去年也是佳作得主,女兒朱怡潔更以《What the heck is Blockchain?》獲得去年原創歌曲組的三獎,家族的創作能量不容小覷。劉麗惠強調,台灣大希望透過myfone行創獎來拋磚引玉,讓全民踴躍投入創作,激發更多創意,藉由這個大平台,發掘台灣人才,並且讓創意與生活更加貼近。

 

第14屆《myfone行動創作獎》總計收到來自海內外包括行動訊息、原創歌曲、原創貼圖、微電影四組共41,933件作品,頒發近百個獎項,競賽總獎金高達411萬元。為讓這些充滿能量的作品可以被更多人看見,台灣大也提供myVideo、MyMusic、myBook、M+ messenger等平台,讓這些噴發創意的作品免費上架。台灣大哥大基金會也將提供這些新銳創作者更多的舞台,包含媒合「微電影組」得獎團隊加入「i無限數位公益」專案,為非營利組織拍攝公益微電影,讓滿滿的創意可以感染更多的人,鼓勵大眾一起撥開前方阻擋的荊棘,一起用作品讓自己「蕪去.無懼」。

 

  • 微電影《剝皮辣椒》、行動影片《寶村便當》獲首獎 最佳演員獎被譽「渾身是戲」

今年微電影組投稿件數達794件,與去年相比件數逼近倍數的成長,質量上更有突飛猛進的跳躍,也讓初次參與決選的評審聞天祥大喊高水準,由李祈悅所執導的影片《剝皮辣椒》,更是第一時間獲得所有評審的盛讚,毫無懸念的拿下百萬大獎,該作品也獲得巴黎、比利時、美國及倫敦等影展肯定,驗證了「是金子到哪都會發光」的道理。行動影片組則由《寶村便當》脫穎而出,作者蔡易錦與吳岳鴻以流暢的節奏和停格動畫,將擬人的布偶搭配真人實景的拍攝,既是動畫片也是紀錄片,開創了行動影片的更多可能。

 

最佳演員獎則由獲得微電影二獎的《跑跑停停》男主角-李慕恩拿下,從他拿傘的方式、說話的語氣、眼神的聚焦到結尾的哼唱,都將「尷尬」詮釋得十分到位,簡直渾身是戲,特別讓評審王小棣驚豔。李慕恩更特別排開所有拍片行程前來參加頒獎典禮,得知獲獎後驚喜萬分,直呼這個獎替自己的演員之路打了強心針,讓自己更具信心。最佳創意獎則由諷刺疫情期間,大家瘋搶物資的戲劇《疫備起》奪得。

 

評審楊力州在討論行動影片的過程也提出大哉問,手機的攝影功能越來越好,已經到了可以用iPhone完整拍攝一整部電影的地步,加上5G的普及,也會讓手機的拍攝軟硬體性能再提升,未來行動影片的發展不再侷限手機裝置本身,而有更多元的方式應用方式可以期待,這也是一種「蕪去.無懼」,打開更多可能的過程。

 

  • 原創歌曲首獎破天荒從缺 激勵參賽者更加努力、最佳演唱人入圍者現場實力大PK

原創歌曲組延續去年陳子鴻、陳樂融以及侯志堅等超堅強評審陣容,今年更有了新生代製作人剃刀蔣的加盟,再提升了評審檢視作品的標準。整體徵件數較去年成長34%,投稿者年紀以30歲以下為大宗,佔比超過62%,且多為首次報名的新手,使整體作品稍顯中規中矩而較無記憶點,也破天荒讓歌曲組首獎出現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從缺。不過仍有部分表現亮眼的作品及參賽者獲獎,如Quinn葵因分別以《非白》及《樂色》獲得三獎及最佳詞/曲創意獎,並且同時入圍最佳演唱人,堪稱原創歌曲組贏家。評審們也給未來想參加原創歌曲的參賽者建議,除了作品的完整度,更應看重詞與曲的搭配及自身的特色,甚至是Vocal與歌曲的配合都不能忽略,才能讓評審們留下深刻印象。

 

今年最佳演唱人一共有3組參賽者角逐,包括Quinn葵因《樂色》、Charis蔡佳靈《不用很久的以後》以及鄭朝方《家書》。其中令人驚喜的是,鄭朝方正是曾任民主進步黨發言人、民主進步黨客家事務部主任以及身兼主持人、歌手、新聞主播等多重身分,致力推動客家文化的新生代政治人物。憑藉質樸的歌聲和《家書》傳遞的情感相輔相成,是獲獎的熱門候選人之一,與另外兩位入圍者在現場用歌聲一較高下,鄭朝方用婉約的歌聲,傾訴著一開始不會說客語的母親,嫁到客家庄時,對家鄉分外思念的心情,演唱表現令人動容,獲得最佳演唱人獎項。

 

  • 訊息文學組參賽者年齡落差高達61 首獎音同僅改字 評審一致好評

訊息文學組的競爭百花齊放,時事組首獎由全場最年長的78歲陳蒼多爺爺,以《政府有燃煤之急,人民有肺腑之炎》獲得,工整的修辭對仗,在詞意上更展現超脫政治立場的社會關懷,展現陳爺爺社會觀察的高度,讓侯文詠、吳若權等評審一致表達認同。成語詩詞創新應用則由張澄月女士以《人生得疫須禁歡。》奪冠,僅改了2個字便大大扭轉原意並緊扣時事,二獎作品《口無遮,攔!》也甚是巧妙,透過標點符號就將成語詩詞創新玩出了新高度。

 

恰巧的是,全場年紀最小的獲獎者,今年僅17歲的吳承恩,以《仇人相鍵,分外眼紅》拿下成語詩詞創新應用佳作,與最年長的獲獎者陳爺爺形成了高達61歲的最大年齡差,代表創意沒有年齡限制,「蕪去.無懼」更是沒有界線。

 

故事接龍的評選讓首次參加決審的名作家張曼娟大傷腦筋,對許多參賽者的作品愛不釋手,經過評審們熱烈討論,最後由《對決》勝出。張曼娟指出,這個作品在極短的篇幅中,不但有故事的推進,將文中男女對彼此的控制攻防戰描寫得十分生動,亦有細膩的心理層面,還開玩笑的對評審侯文詠說:「這種控制狂的心態,你是不會懂的」。而《對決》的創作者正是去年一共拿下訊息文學6個獎項,獲得11萬的大贏家林詠翔,今年又再次展現出色的文筆,拿下故事接龍首獎。      

 

原創貼圖《日常挑戰》被讚是第2眼美女 谷底撈回變首獎 作者連續2年獲第一成首例

原創貼圖組為全場最年輕的組別,首獎、二獎及三獎皆由20世代拿下。其中首獎《日常挑戰》以貓與老鼠為角色呼應「無懼」的主題,猛然一看雖不搶眼,細看每張圖的貓與老鼠互動才發現,張張都用巧思展現無懼精神,讓人越看越驚艷,被評審黃子佼譽為「貼圖界傳說中的第二眼美女」。在決審的過程中,險些成為遺珠之憾,所幸被評審銳眼挑出,讓作品從谷底反彈變首獎。而作者陳美君意外的也是去年原創貼圖的首獎,連續2年在同一個獎項獲獎,成為myfone行創獎的首例。

 

最佳年度情緒獎則由《戰疫英雄-感謝第一線醫護人員》以及《社會新鮮人小牛的日常》並列二獎,平分獎金。《戰疫英雄-感謝第一線醫護人員》以今年眾人又熟悉又害怕的「確診」呈現,扣連時事又實用,而《社會新鮮人小牛的日常》則以「會過去的…」來抒發大家在疫情期間累積已久的負面情緒以及未來的期待,兩個作品呈現了大眾對於疫情不同的看法與感受,都十分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