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政策與程序

台灣大於2011年訂立風險管理政策,相關政策與程序皆於官網上揭露;2022年經董事會通過第三次修訂,以作為風險管理之最高指導原則。我們積極規劃風險管理政策、組織架構與風險管理系統,將公司營運可能會面臨到之風險,事先予以因應,以達預防之效益。

2015年台灣大整合現行風險管理架構及控管機制,經董事會通過成立「風險管理委員會」,以強化組織風險管理機制。風險管理委員會運作紀錄由稽核室統籌呈送董事長核准,自2021年起每年至少一次向董事會報告運作情形,以確保相關風險議題均有效管理。

稽核室每年底進行風險評量,對於各項風險的重要性及發生機率給予評分,並以此評分結果計算風險值。風險值之高低將做為次年度安排查核計畫之依據。2022年查核結果並未發現內部控制缺失及異常事項,僅針對各作業流程提出具體建議事項共84項,做為提升管理品質參考。針對應改善及建議事項,每季持續追蹤至改善完畢。

本公司內部控制制度亦已訂定「關係人交易管理作業」及「對子公司之監督與管理作業」等規範,落實對子公司之監督管理,相關風險控管及防火牆機制已適當建立並有效運作中。

風險管理方式

  1. 持續推動以風險管理為導向之經營模式。
  2. 建立及早辨識、準確衡量、有效監督及嚴格控管之風險管理機制。
  3. 架構全公司整體之風險管理體系,將風險控制於可接受或管制範圍內。
  4. 引進最佳風險管理實務,達到持續改善。

風險管理架構

風險管理運作

本公司設有風險管理委員會,專責監督與嚴格控管風險管理相關議題,並持續推動以風險管理為導向之管理模式,以達到持續改善之目的。

風險管理委員會至少每半年召開一次會議,並與各功能性委員會及工作小組定期溝通討論攸關風險管理議題,包括經營管理會議、職業安全衛生委員會、通訊品質確保委員會、環境管理小組、資通訊暨個資穩私安全委員會、永續發展小組及創新管理小組等,以確實掌握不同領域之風險議題。

遇重大事項或議案時,各權責單位應向經營管理會議、各委員會或工作小組提報,以決議需採行之必要措施。各功能性委員會及工作小組亦會主動關注與鑑別公司內部、外部潛在風險議題,及討論解決方案。

風險管理委員會運作紀錄由稽核室統籌呈送董事長核准;後續由稽核室每年至少一次向董事會報告運作情形,以確保相關風險議題均有效管理。

本公司自2011年起積極推動風險管理機制,歷年來主要運作情形如下:

  1. 2011年制定風險管理政策
  2. 2015年成立風險管理委員會
  3. 2017年修訂風險管理政策
  4. 2020年第二次修訂風險管理政策並經董事會通過。將持續落實風險管理範疇之風險事項偵察、分析和鑑別,強化預防危機與解決能力及迅速恢復等目標,以有效控管風險。
  5. 於2021/8/5董事會,稽核主管列席報告風險管理委員會業務內容。
  6. 2021年召開2次風險管理委員會,會議議案共17項。
  7. 2022年第三次修訂風險管理政策並經董事會通過。
  8. 2022/8/1董事會,稽核主管列席報告風險管理委員會業務內容。
  9. 2022年召開2次風險管理委員會,會議議案共19項。
  10. 2023/8/4董事會,稽核主管列席報告風險管理委員會業務內容。
  11. 2023年度運作情形:
    2023年風險管理委員會於5月、10月召開,會議議案共17項。由各委員會及工作小組提案報告攸關風險相關議題。內容包括風險議題及相對應的風險處置措施。

風險管理流程

本公司風險管理委員會及永續發展小組每年會審查全球、本地和行業趨勢,確定適用於公司層面的相關風險,並針對衝擊程度及發生可能性討論風險等級,識別出重大風險。

每年以歸納之風險類別與風險項目進一步盤點,確定逐項風險項目依據新興國際趨勢調整風險說明,並於評估潛在衝擊後,擬定因應措施。

針對風險項目設定風險承受能力指標進行監控,即公司可接受的目標/指標與實際績效之間可接受程度。 以「客戶行為變化」與「資訊隱私與個人資料保護」為例:

客戶行為改變:

  1. mo幣多用戶消費額佔momo營收比例高於10% 作為風險承受能力指標
  2. 疫情衝擊加上APP持續優化,客服APP目前每月活躍使用者已達月租用戶近三成,以iOS 和 Android 平台的滿意度評級設定為 4.6 分(滿分為 5 分)作為風險承受能力指標

資訊隱私與個資保護:

  1. 完善資訊安全保護機制,以維持零個資外洩的目標作為風險承受能力指標
  2. 協助客戶保障用戶個資,減少外洩風險,客戶使用安心Call 以降低 90% 以上個資外流作為風險承受能力指標

有關風險等級與各項重大風險遭受的衝擊及因應措施,請參考下列『風險地圖』與『關鍵與新興風險及機會分析』

風險地圖

關鍵與新興風險及機會分析

△關鍵風險
△新興風險

左右滑動表格查看完整資訊
類別 風險 WEF
(世界經濟論壇)
風險分類/

TWM
年度永續主題
風險說明 趨勢 TWM可能遭受的衝擊 因應措施
(降險和掌握機會)
法規 1.法規遵循 合法性/法規遵循
  • 合併後未來電信市場家數減少,「無線電頻率使用管理辦法」之頻寬上限規定將面臨檢討
 
持平
  • NCC於112年1月18日通過台灣大哥大合併台灣之星及遠傳合併亞太案後,未來電信市場家數將從5家變為3家。
  • 現行「無線電頻率使用管理辦法」係基於市場存在3家業者以上之情境下,訂定1/3實際可使用頻寬上限,未來市場家數減少後,頻寬上限確有調整必要,否則未來下一波釋照時,各家業者均會發生超頻情形。NCC部分委員亦表示,在業者完成實質合併後,頻譜集中度法規可適時檢討。
未來本公司將積極與頻率主管機關數位部溝通適度鬆綁1/3頻寬上限規定,以符合市場實際情形,促進產業競爭。
2.政策及法律變動
*
社會
合法性/法規遵循
  • 企業專網規劃於2023年開放受理申請,此項新政策將影響本公司商頻營收,促使本公司啟動技術支援之因應
 
持平
  • 為因應5G垂直應用創新發展需求,配合行政院開放5G專頻專網申請政策,數位部規劃於2023年6月公告受理行動寬頻專用電信網路(4.8~4.9GHz)申請。提供5G專網服務之業者將由電信業者擴大至提供組網服務之系統整合業者,對本公司造成下列影響:
  • 企業取得該專用電信網路頻率後,原與本公司合作使用本公司網路、基站並導入5G專網服務者,可能改與其他系統整合業者合作,定期付費租用網路,或轉而自建網路,影響本公司以5G商用頻段(以下簡稱商頻)提供企業專網服務之營收。此政策為新鑑別之潛在風險,且非本公司自身可掌控範疇。 
  • 整體而言,因4.8~4.9GHz 專頻發展尚未成熟,企業自建網路及維運成本遠高於導入電信業者商頻之5G專網,評估2年內仍以電信業者商頻提供5G專網服務為主。2~5年間,將視我國4.8-4.9 GHz企業專網發展,評估除以本公司既有頻率提供企業專網解決方案外,可再依場域限制及應用服務要求,配合場域主申請之頻段提供4.8-4.9 GHz專網解決方案。 
  • 為因應新政策,本公司規劃改變策略,協助客戶於指定場域內,依據企業應用需求,提供企業專網與行動網路基礎設施,涉及領域如智慧倉儲、智慧場館、智慧交通、智慧製造、智慧園區、智慧校園及智慧商場等,並與產學研等合作夥伴共同組成5G企業專網生態圈及驗證機制。將於主管機關開放申請後,全力開發5G專頻專網市場,把握數位轉型商機。
  • 未來若數位部欲進一步開放,本公司持續與數位部溝通,積極提供產業意見。
 
網路頻寬資源 3.氣候變遷/天然災害 *
(新面臨之氣候衍生災害事件)
環境
Environment

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
  • 新面臨之氣候衍生災害事件,屬於外部風險,將導致暴風暴雨強度增高,及高溫時間延長
  • 天然災害發生後之搶修人力增加
  • 電力及供水不穩定
持平 氣候變遷所新面臨之氣候衍生災害事件,已顯著影響本公司營運及財務,將持續造成下列衝擊:
  • 高溫及暴風雨強度增強,造成本公司設備損壞率上升,增加營運成本。依TCFD評估,因淹水、山崩、土石流導致財務衝擊包含營業損失、人力成本、管理成本等,總財務衝擊金額達9748.2萬元。
  • 因高溫時間延長,本公司機房空調需求增加,導致耗電增加,增加營運成本。
  • 天然災害發生需增加搶修人力,導致本公司人力工時耗損。
  • 氣候變遷/極端天氣事件造成在極端降雨、暴雨、瞬間強降雨的情境下,可能增加淹水、山崩及土石流等坡地災害,近兩年實際影響為可能導致電力和水供應不穩,可能產生高溫影響設備正常運作,造成本公司營運中斷,如下:
  • 缺電 : 機房/基站設備供電不穩定,可能造成網路設備無法正常運作,造成個人及企業用戶電信服務不穩定,導致商譽受損及營收減損(賠償)。
  • 缺水 : 機房/基站設備供水不穩定造成個人及企業用戶電信服務不穩定,導致商譽。
本公司已據鑑別之衝擊調修氣候策略來加以因應,列舉措施如下:
  • 導入耐高温/濕氣設備。
  • 強化重大災害搶修、復原標準程序(SOP),及定期災害防護演練。
  • 高災害熱點區域之基站增設備援發電機。
  • 關注各地水情,必要時調整水冷式及氣冷式運作,及臨時性水車備援。
4.IT基礎設施維護與更新 網路品質及覆蓋率
  • 基礎設施年分高故障率增加
  • 過時的系統及基礎設施需淘汰
  • 機房空調設備因資訊系統成長需求增加
持平
  • 基礎設施使用年份高,將造成故障率增加,影響資訊系統運作。
  • 過時的系統及基礎設施,無法滿足企業需求,影響競爭力。
  • 現有機房空調及電力的需求提高達到警戒值,除提升營運成本,亦導致碳排提高,影響公司減碳績效與減碳成本。
  • 定期審視基礎設備運作狀況,考量廠商支援狀況,適時進行汰換更新,同時設計備援系統以確保資訊系統正常運作。
  • 定期汰換更新資訊基礎設施,可提升系統效能,引進新的資訊技術,以利支援企業業務推展,並提升競爭力。
  • 導入高效率低耗能之空調系統及UPS設備,除可降低設備老舊故障風險外,亦可節省水電轉換之消耗,以提高容量且同時達到減碳與降低維運成本目標。
5.電信技術革新   網路品質及覆蓋率
  • 5G超低延遲新技術未成熟暨缺乏殺手級應用(註1),影響用戶轉移及整體發展
  • 5G基地台高容量及複雜運算而耗用更多電能
持平
  • 5G主要優勢為高傳輸速率(較4G快五倍以上)、低延遲(延遲比4G少10倍),但因缺乏「5G殺手級應用」,多數用戶認為4G即可滿足目前需求。影響4G用戶轉移5G時程,故5G無法快速成為主流。
  • 5G基地台大頻寬高容量提供用戶更快速的上網速率,導致基地台耗電量明顯增加。
  • 增加與產業合作廣宣機率,打造5G高體驗感受形象。
  • 藉由提高5G用戶體驗感受,拉大與4G使用感受差異,吸引用戶移轉至5G網路。
  • 開啟5G基地台節電新功能,於基地台不傳送網路資料時降低消耗功率。
6.頻寬資源規劃 網路品質及覆蓋率
  • 頻譜留存因合併案被要求繳回5MHz*2,影響用戶權益
持平
  • 頻譜因合併案超標需繳回,主管機關NCC要求於2024年6月30日繳回超額頻譜,可以使用的頻寬少5MHz*2,將影響用戶權益。
  • 目前規劃2024年6月30日關閉3G網路,關閉3G網路後將移用3G 5MHz*2移做4G使用,以彌補減少5MHz*2頻寬對於用戶的衝擊。
資訊安全 7.資訊隱私與個資保護 * 科技
Technological

隱私保護
  • 國內外個資隱私規範漸趨嚴格及民眾個資保護意識提升
  • 新興服務及產品個資外洩,造成用戶權益、公司營收減少及商譽受損
持平 在國內外個資隱私規範漸趨嚴格之大環境趨勢下(如本國個資法預計再次修法),且近年用戶主張個資保護之要求顯著增加,預計主管機關未來一年將加強資訊隱私及安全相關監管要求,導致本公司為建立完善個資隱私管理,須持續投入各項資源、額外成本,以最小化資訊隱私與安全相關的主管機關法令和用戶期待之外部風險。
此外,為提供各項優質之電信服務與加值服務,預計未來3到5年創新服務及產品範圍仍會持續增加,將涉及大量的個資隱私處理,如用戶個資隱私不慎外洩,應負相關法律責任,例如用戶賠償-每人每一事件新臺幣五百元以上二萬元,與行政處罰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罰鍰。除用戶賠償,公司也可能面臨用戶流失、營收減少等衝擊。
為因應資訊隱私及安全之外部影響,本公司須建構用戶個資隱私防護機制,及時掌握國際發展趨勢與法規要求,配合創新服務及產品發展,持續優化相關涉及個資隱私作業流程。
本公司透過公正第三方檢驗個資隱私管理之有效性,如維持ISO27001與ISO27701「資訊安全與個人資料隱私管理制度」、BS 10012及ISO/IEC 29100「隱私保護」證書持續有效,融入企業經營流程,持續改善安全機制,提升資訊隱私與安全水準。
8.網路安全 * 科技
Technological

資訊安全
  • 網路攻擊手法技術日新月異,且攻擊範疇擴大至企業及價值鏈上下游
  • 主管機關對電信業之網路安全防護要求日趨嚴格
   
上升 近年來全球各產業面臨各種新興網路攻擊,預測未來3到5年駭客攻擊手法將持續不斷變化,TWM皆可能受到新興網路攻擊手法影響,例如勒索軟體入侵並加密企業檔案、社交工程攻擊造成敏感資料外洩。若遭受DDoS攻擊中斷電信服務1天,將造成約1.4億營收。
本公司為行政院核定之電信事業關鍵基礎設施,且屬台灣三大主要電信服務業者,一旦無法抵禦外部網路攻擊,服務用戶造成之影響將非常顯著,進而面臨服務中斷賠償、營收減少及聲譽受損之情形。主管機關有鑑於此,對行動寬頻訂定資通安全管理要求,要求電信業者皆須落實資通安全管理,進而導致本公司需投入防護攻擊的成本將持續增加,以利避免網路安全相關的駭客攻擊和主管機關法遵要求之外部風險。
為因應網路安全之外部影響,本公司須持續投入資源,建立資通安全防護機制,推動安全保護措施以落實主管機關資通安全管理要求,檢視防護機制有效性與資安目標達成情形,並於資通訊暨個資隱私安全委員會報告進度與效益。資安防護機制包含:
  • 外部驗證公司檢查並落實主管機關如數位發展部之行動寬頻資通安全管理要求
  • 執行透測試,模擬駭客行為,測試並改善弱點
  • 建置各項量化指標,追蹤安全水準
業務 9.溫室氣體排放 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
  • 具體氣候承諾如2040 達100%綠能使用(RE100);2050達淨零排放(Net Zero)及碳排放額度限制
  • 對民間團體的監督回應即時性和有效性
  • 碳資訊揭露需求(如CDP)
上升
  • 面對台灣氣候變遷因應法公告實施,台灣大雖非受減排列管企業,但在電信業務成長及能源使用提升,自我要求承諾達成國際氣候協定與倡議(RE100及Net Zero)目標。故需增加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建置及綠色電力認購,增加營運成本。同時提升機房設備\營運據點能源效率,增加資本支出成本近3,800萬元,包含汰換老舊空調及使用高效能SMR(電力轉換效率≧96% SMR)。
  • 民間團體(如綠色和平)持續關注企業節能,若無正面回應,恐影響本公司商譽。
  • 以國際企業永續評比自我檢核碳資訊揭露,若無正面回應,恐降低投資人對本公司信心。
  • 執行組織碳盤查。
  • 建立能源/環境管理系統。
  • 支持政府綠能政策。
  • 興建綠能基礎建設。
  • 提升再生能源使用率及改善能源使用效率。
  • 媒體宣傳綠能策略。
  • 持續以國際永續倡議與評比自我精進。
10.工作人權與安全   供應鏈管理 工作安全
  • 關鍵技術人才發生工傷
  • 承攬商作業安全漏洞
工作人權
  • 職場歧視之情事導致違法
上升 工作安全
  • 工傷若增加可能造成員工身心受創亦可能影響公司營運。
  • 承攬商作業安全若出現漏洞將影響商譽。
工作人權
因性別、年齡、婚姻、種族、身心障礙而在薪酬、福利、升遷、調薪、任期、教育訓練、工作條件及就業權益等予以差別待遇而致違法,影響公司聲譽及受到政府裁罰。
工作安全
  • 推動ISO 45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
  • 強化全體員工職場安全教育訓練,特別針對申請工傷同仁進行安全健康關懷與訓練。
  • 訂定標準作業程序提供適當之個人防護具使用。
  • 制定承攬商安全衛生環保管理標準作業程序,供承攬商遵循,並落實承攬商管理及督導。
工作人權
公司招聘作業運作為公開招聘,工作規則亦明訂招聘和任用不因性別、年齡、婚姻、種族、身心障礙而在薪酬、福利、升遷、調薪、任期、教育訓練、工作條件及就業權益等予以差別待遇。
11.供應鏈永續責任管理 供應鏈管理 經透過每年供應商ESG問卷及實地審查,評估供應鏈管理可能會有以下的風險:
  • 供應商未妥善管理資訊安全,或資安防護不全,衍生資安風險
  • 網路安全,供應商網路安全管理成效不佳,升高遭受網路攻擊之風險
  • 極端氣候衝擊,導致供應商運輸中斷、原物料短缺之風險
  • 極端氣候衝擊,導致夏天氣溫過高,供應商因而產生職安風險
  • 氣候行動成效不如預期,減碳進度落後,造成政府監管力度上升,提高徵收碳費、碳稅標準衍生供應商營運成本提高之風險
下降
  • 供應商若發生資安事件,可能喪失客戶、消費者信心,進而流失客戶,亦可能使台灣大聲譽受損。
  • 網路安全防護不佳,遭受網路攻擊,可能造成營運中斷,進而影響台哥大營運。
  • 極端氣候可能使供應商設備損壞或運輸路線中斷,影響產品與服務供給,衝擊台哥大營運。
  • 極端氣候可能使夏天氣溫過高,造成供應商人員暴露於高溫熱風險危害之下,導致勞動力不足,使產品或服務提供延宕,可能使影響台灣大營運
  • 氣候行動成效不如預期,主管機關提高管理強度,供應商現有手段不足以達成減碳目標,進而被課徵高額碳費、碳稅,可能使台哥大營運成本上升
  • 執行供應鏈盡職調查,鑑別供應商資安風險等級,列出資安高風險供應商清單與寄出改善通知,敦促資安高風險供應商提出改善計畫,並於期限內依計畫進行改善,再視改善情形,必要時將藉由外部專家辦理教育訓練。
  • 執行供應鏈盡職調查,鑑別供應商網路安全風險等級,要求高風險供應商,加強網路安全技術和管理。
  • 鑑別影響較嚴重的產品及服務供應商,盤點其供應鏈並分析衝擊程度,鑑別供應鏈弱點,並尋求替代方案,例如:考慮多方供應商與承攬商,以確認供應鏈供貨穩定
  • 鑑別低碳排或碳管理優良的廠商,建立合作關係,共同打造低碳供應鏈
12.傳染性疾病傳播 員工身心健康
  • 染疫員工導致營運中斷;技術人才染疫導致通訊服務品質下降,影響營運
下降
  • 傳染性疾病病毒變種,傳染力增強,導致員工染疫風險提升,疾病除衝擊染疫員工健康狀態外,受匡列或受疫調員工身心亦受影響,衝擊公司營運的穩定度;預估2023年年中CDC將調降COVID-19疾病管制等級,可望恢復正常生活。
  • 傳染源來自外部且傳染力強,此風險無法受到本公司掌控。
  • 本公司營業店點及辦公大樓多數座落於大城市且遊客會聚集的區域,導致染疫疾受匡列曝險更高。
  • 超前政府防疫措施,預防感染以保護所有員工及客戶的身心健康。
1.建立防疫個案認定標準表,優於政府規範進行疫調匡列,防堵店點及辦公室染疫風險。
2.依照各單位業務需要,可領用公司備妥之快篩試劑,或可購買後報銷費用,讓同仁安心。
3.提供公假,鼓勵員工注射疫苗保護自己及他人。
  • 保護外勤關鍵技術人才,以維持通訊服務。
1.依疫情啟動人員備援計劃,分組上班及居家上班。
2.儲備充足防疫物資。
  • 建立通報管理機制,降低防堵傳染風險
1.每日M+訊息即時通報,進行通報對象追蹤關懷管理,防堵任何可能之傳染源。
2.建立並因應疫情更新【辦公室防疫管理暨員工自主應變指引】,提升同仁防疫認知、限制訪客,等防疫措施,降低感染風險。
市場 13.替代及新興商業模式 循環經濟 手機換機週期延長,單以旗艦機吸引用戶轉換高資費難度較高   持平   因各業者手機專案內容相似度高,將造成用戶轉換業者門檻降低,且各家電信均朝擴大用戶生活圈,提供多樣化方案選擇延伸戰線,並運用OTT服務或集團資源強化各自銷售競爭力,台灣大因此面臨超出電信本業競爭之衝擊。 持續運用集團資源規劃「mo幣多」專案,於越高資專案給予越多回饋,也積極爭取電信獨家合作服務及商品,包含國際級Disney+服務、Apple TV+及YouTube Premium等,更推出OP響樂生活專案,提供一站式服務體驗,並獨家代理羅技G-cloud電競手機,打造遊戲玩家套組,除創造台灣大獨門專案之銷售優勢,也可吸引用戶轉換高資費。
14.競爭激烈化 風險管理
  • 各家電信紛紛投入寬頻網路市場大餅,透由與寬頻業者合作建置網路,導致台灣大專案推廣更受競爭侵蝕
  • 5G開台即將滿三年,仍未有普及化之殺手級應用(註1)可加速促動5G市場發展
下降
  • 競業電信尋求與寬頻業者合作,各家投入雙服務整併銷售新模式,並複製台灣大「好速成双」專案銷售模式,恐侵蝕台灣大好速專案推廣,進而影響營收。
  • 5G普及率緩慢提升,高資費用戶成長趨緩,各業者積極投入資源於5G服務及應用發展,期能成為首家具備殺手級服務業者,以增加誘因促動用戶升級5G,搶得5G市佔率。台灣大需要面臨無推出5G 殺手級應用服務而用戶和營收減少的風險。
  • 運用集團合作成功模式,規劃將持續擴大「好速」服務以提升涵蓋範圍,透由與寬頻業者合作建置網路,以提升網路穩定度並將導入以matter串聯跨品牌IoT產品打造更多元的智慧家庭套裝,深化智慧家庭市場經營。
  • 以多元影音娛樂服務包裝獨家電信專案,提升市場競爭優勢以爭取擴大5G用戶數,包含獨家代理的國際級Disney+服務及電信獨家搭贈YouTube Premium服務。
15.客戶行為改變 客戶體驗
  • 因應後疫情時代,用戶已習慣非實體通路消費之便利性,線上網購需求持續,各家電信積極布局電商購物,搶奪市場商機
持平 競業電信紛紛推出與台灣大「mo幣多」相似綁定購物紅利金方案或提供紅利金作為贈品模式,恐侵蝕台灣大率先鋪局電商網購的獨特性與獲利。 持續深化與 momo購物網資源整併,新增 momo門號館、mo幣多會員日,提供 momo幣折抵手機 /配件等擴大運用範疇,強化momo幣生態圈經營,創造集團綜效。
16.人口結構改變 服務衝擊管理
  • 人口負成長影響行動需求,高齡化社會銀髮族服務需求改變
上升 台灣自2020年起連續3年人口負成長,整體社會逐漸步入高齡化,門號需求減少影響公司營收,行動服務需求改變,手機綁約刺激月租費提升力道已逐漸下滑。 雖高齡用戶更換手機頻率低,但數位科技接受度及使用率也有提升,可透過多元商品/服務包裝專案及一站式全套體驗服務套組,改變綁約商品模式,提供多元選擇及解決分項搜尋科技商品需求的痛點,並可提升月租費。
17.地緣經濟與政治改變 * 地緣政治
Geopolitical

供應鏈管理
台灣大的供應商若有位處地緣政治緊張地區,或運輸過程經過此類地區,可能因供應鏈面臨下列風險,導致台灣大的營運中斷、受阻或改變:
  • 原料生產或出口受阻,進而使供應商關鍵原料來源取得不易、短缺或斷鏈
  • 運輸航線受阻,導致貨物交期延宕,無法如期取得
經濟面可能受全球通貨膨脹影響,導致採購支出增加
  近年來,部分地區地緣政治緊張程度上升,且雖屬於來自外部不受企業自身掌握管理範疇之風險,仍可能因營運活動位於或經過地緣政治緊張地區之供應商營運受阻,而對台灣大之營運產生間接衝擊,包含:
  • 特定地區的原料生產或出口受阻,造成供應商所需之關鍵原料無法取得,影響產品製造與服務,進而導致台灣大無法即時取得該產品與服務,衝擊台灣大營運,導致營運策略被迫改變甚至中止。
  • 特定地區運輸航線受阻或中斷,影響供應商產品無法出口或交期延誤,衝擊台哥大取得必要之設備,造成必要之維修服務、銷售計劃等營運活動無法順利執行。
  • 依WEF評估,接下來兩年全球仍會持續受到地緣政治緊張之影響,將導致全球經濟通貨膨脹,反應在台灣大採購成本的上升,致使台灣大整體營運成本上升。
  • 鑑別影響較嚴重的產品及服務,盤點其供應鏈並分析衝擊程度,尋求替代方案,建立多元且具韌性的供應鏈體系。
 
人才培育 18.新技術人才需求 綠色應用與營運
  • 無法及時招攬新興關鍵技術人才
  • 無法有效吸引及保留新興關鍵技術人才
  • 招攬成本增加
持平
  • 若無法及時招攬新興關鍵技術人才,將衝擊滿足客戶需求之能力進而降低競爭力。
  • 如何有效吸引及保留新關鍵技術人才以提升競爭力。
  • 與電信商簽訂訓練計劃,提昇員工新技術專業掌握能力。
  • 培養內部種子講師編製e-Learning電子教材,建立新技術訓練資料庫。
  • 內部建立9大「學會」依照不同技術領域劃分,辦理研討會、學習最新的軟體技術。
  • 重金投入訓練課程,尋找來自不同背景、具備潛力的人才培訓新技術。
  • 成立科技大神實習計畫,不限國籍、寒暑假與工作地點,提供具備資訊科技潛力的學生實習機會,成為IT種子。並鼓勵同仁返校演講、參與校園招募,與AppWorks合作就業保證班,吸引有潛力的青年認識與加入台灣大。
  • 成立十大創新研究實驗室、運用資訊科技及創新實力,進行多面向產品之技術場景開發與驗證,積極研發各種資訊科技服務,吸引關鍵技術人才提升競爭力。
19.技能需求改變 綠色應用與營運
  • 特殊技術人才需求提高
  • 過度依賴特定人才
  • 人才留任或訓練成本增加
持平 隨著產業與科技趨勢變動,若未能培育、聘僱或留用合適且專業特殊人才,將衝擊公司競爭力。
  • 每年進行訓練需求調查,因應產業趨勢及策略發展,訂定年度訓練計劃,並提供多元發展機會,儲備人才未來所需專業,以提升人力效益,強化公司競爭力。
  • 技術主管因應趨勢定義所需專業及證照,並每年盤點員工專業能力及證照,計劃性展開訓練。
  • 結合公司需求、多面向回饋及職涯規劃,由主管協助員工量身打造個人化最佳發展組合,充實下一階段職務所需知識技能。
  • 已規劃研發/技術職經理/副理級晉升計劃,激勵研發及專業技術人才並規劃其專業職涯發展。
  • 鼓勵員工參與跨單位實習之工作社團與工作體驗。
  • 培養員工從事創新服務所需之專業技能,拓展知識廣度並與公司一同轉型。
創新管理 20.創新動能成長 科技創新應用
  • 數位科技服務日新月異,國內外的新創服務推陳出新
  • 吸引客戶的創新動能不足,無法提高或維持客戶黏著度,導致客戶轉換其他選擇
持平
  • 若TWM的產品創新動能成長不足,難以與國內外的新創服務競爭,無法創造更多的創新服務客戶數與營收。
  • 若創新成長動能不足,無法滿足客戶求新求變的需求,吸引客戶眼球與時間,將無法提升創新服務營收。
  • 舉辦創新競賽與黑客節活動,營造內部創新的文化,獎勵員工跨部門創新。
  • 成立克卜勒團隊,由資深的同仁,協助媒合創新團隊的資源,並輔導創新應用的落地,提升創新動能。
21.前瞻趨勢掌握度 科技創新應用
  • 前瞻科技發展快速,未來發展方向不明確
 
持平
  • 若未能掌握新科技的未來發展趨勢,可能忽視某些領域的研究與投入,失去發展先機。
  • 當競爭者或替代產品出現,而未事先布局因應,可能流失既有營收。
  • 新科技的機會受到多重因素變化,若貿然大規模投入某項領域,可能遭受很大的損失風險。
  • 鼓勵創新相關同仁,透過多重管道掌握前瞻科技的發展趨勢,包含透過網路資訊、科技資料庫、研討會或與合作夥伴交流等方式獲取資訊。
  • 透過策略聯盟或異業合作, 跨越個人, 企業, 與家庭的應用場域,以最小規模進行實務驗證, 逐步擴大與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