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ESG 高峰會」今(28)日落幕,台灣大展出MyCharge、AI聽寫大哥、MyMoji等AI應用,推動智慧交通,助力企業AI升級外;技術長揭朝華今以「AI 智慧節能」為題,發表演說,分享透過智慧節能行動、提高綠能占比雙軌並進,並推動「台灣大藍碳 紅樹林復育計畫」,在減碳最後一哩路,運用負碳技術,邁向2050淨零排放目標。至今,台灣大提前6年達成IDC雲端機房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穩健前向淨零願景。
今日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委員王正嘉蒞臨台灣大展區視察指導,由台灣大技術長揭朝華、法規暨同業關係副總陳嘉琪接待,並說明Taiwan Mobility戰略及介紹MyCharge。揭技術長指出,台灣大加入全球交通載具電動化倡議EV100,內部推動公務車輛電動化,積極拓展MyCharge服務,全台已部署80座充電站、配置近450支AC充電樁,更率先成為全台首家 AC站場域提供「隨插即充」服務的業者。王委員指出,電動車是未來的重要趨勢,對於台灣大善用通訊科技,加速產業邁向低碳轉型給予肯定。
智慧節能行動、提高綠能占比雙軌並進 AI、數位孿生提升能源效率
台灣大哥大技術長揭朝華表示,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加劇,企業重要的永續課題,是致力降低因營運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負擔,減碳刻不容緩,台灣大透過AI技術,推動智慧節能行動與提高綠能占比2 大主軸,將有效降低範疇二的用電碳排放。
在智慧節能行動方面,台灣大近年積極導入AI與大數據技術,全面優化網路節能效能。透過整合網路設備效能、站點組態、品質指標,運用AI/ML模型分析各基站的負載與效能差異,提供專屬的節能建議。系統能即時預測網路變化,自動調整設備運作狀態,提升整體效率。相較於傳統固定節能方式,智能節電設計可提升節能效率達1.5倍。此外,AI Assist已應用於基站異常預測,AI SON (Self-Organizing Networks)更可望再貢獻5~7%的節能潛力,未來亦將導入數位孿生模擬技術,進一步提升網路營運與管理精度。
在提高綠能占比方面,台灣大制定2040年全公司100%使用再生能源目標。考量光電只能在日間發電,大量且7天×24小時發電的離岸風電將是達成RE100的必要方式之一,台灣大依不同型態的再生能源特性制定「光電與風電互補」策略,同時導入「AI綠電匹配」技術,透過演算法優化用電與發電時機,實務上可提升再生能源使用率,有效降低碳排。
減碳最後一哩路「負碳」 藉藍碳計畫 碳移除效率提升4倍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減碳最後一哩路需要倚賴「負碳」。台灣大推動 「台灣大藍碳 紅樹林復育計畫」,運用全球首創「紅樹林複合式養殖負碳技術」,將碳移除效率提升至少4倍,每年每公頃可吸收高達77 公噸二氧化碳,協助緩解氣候危機,提升沿岸生態韌性,維護生物多樣性。展望未來,面對全球淨零挑戰,企業責無旁貸,台灣大從上到下,將減碳內化為企業DNA,持續串聯消費者、供應鏈夥伴,擴大永續影響力。